琼瑶女士“翩然”走完多彩的一生 我们该如何怀念她呢?(附遗书全文)
2024年12月4日,著名作家琼瑶于台湾新北市淡水区的住所离世,遗体旁放有遗书。随后,警方迅速介入,将琼瑶的遗体送往台北市怀爱馆进行遗体检验,以明确死因。经过约40分钟的检验,法医确认琼瑶的死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窒息,且未进行解剖。检察官随后开具了死亡证明,遗体交由家属处理后续事宜。经初步调查,已排除他杀的可能性。
琼瑶之子陈中维在悲痛中透露了母亲离世的细节。据悉,他与母亲共同居住在新北淡水竹围的一栋大楼内,虽然住在同一层但分属不同住户。琼瑶12月3日与儿子和儿媳同桌早餐后,曾嘱咐儿媳周三中午来找她。
琼瑶享年86岁,离世消息一出,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切哀悼,众多好友及艺人均纷纷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。
琼瑶女士(本名陈喆)是华语文学和影视界的传奇人物,她的作品陪伴了无数人度过了青春时光,成为许多人心中无法磨灭的记忆。她的过世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损失,尤其对于那些曾被她的文字与电视剧深深打动的人们来说,怀念她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表达。
怀念琼瑶女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
1. 重温她的作品
琼瑶女士的小说、电视剧至今仍深受大家喜爱,许多人从她的作品中找到了共鸣。你可以重新阅读她的经典小说,如《还珠格格》《一帘幽梦》《情深深雨蒙蒙》等,或者重温她的电视剧。这些作品中的情感深刻、文字优美,能让人更好地回忆起琼瑶带给我们的美好时光。
- 观看经典电视剧:如《还珠格格》《梅花三弄》《情深深雨蒙蒙》等,这些剧集不仅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,还给人留下了无数的情感共鸣。
- 阅读她的小说:琼瑶的小说充满了浪漫、细腻的情感世界,她的文字也常常带着对人生、爱情的深刻感悟。
2. 学习她的创作精神
琼瑶不仅是小说家和编剧,还是一位敢于突破、敢于表达真情的人。在她的作品中,我们看到了对真爱的执着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有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安排的反思。通过她的作品,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对待爱情、人生的态度,继承她勇敢、真诚地表达自我与感受的精神。
3. 表达感恩和敬意
怀念琼瑶女士的方式也可以通过一些形式表达敬意,比如写下你与琼瑶作品的故事,分享她对你产生的影响,或者在社交媒体上与朋友分享她的经典名句、片段或你最喜欢的作品。这不仅是对她的怀念,也是一种传承她精神的方式。
4. 纪念活动
对于一些琼瑶的粉丝和社会团体,可能会举行一些怀念她的活动,比如展览、座谈会、追思会等。这些活动能够让大家在一起,共同回顾她的贡献与影响,同时也让新一代人了解琼瑶的作品和她为华语影视文化做出的贡献。
5. 关注她的家人和遗产
琼瑶女士在世时不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和编剧,也是一个深爱家庭的人。怀念她的同时,也可以关注她家人所承载的遗产和事业,尊重她留下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财富。比如支持她的文学基金会、影像作品版权等,帮助她的创作成果能够继续传承下去。
6. 保持她作品的影响力
琼瑶的作品不仅是文学的产物,它们还在很多人心中种下了对爱情、人生、亲情的理想化期待。怀念琼瑶的一种方式就是将这些作品与精神传递给更多人,特别是年轻一代,让他们也感受到琼瑶笔下的那份深情与美好。
琼瑶女士的过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,但她的作品、她的情感世界依然在我们心中鲜活。怀念她不只是对一个作家的缅怀,更是对那份深沉、真挚、永不放弃的爱情与人生理想的怀念。通过重温她的作品、传承她的创作精神,琼瑶女士的影响力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。
附录:琼瑶遗书全文
各位亲爱的朋友知音们:
不要哭,不要伤心,不要为我难过。我已经「翩然」的去了!
「翩然」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字,代表的是「自主、自在、自由」的「飞翔」,优美而「轻盈」,我摆脱了逐渐让我痛苦的躯壳,「翩然」的化为雪花飞去了!
这是我的愿望,「死亡」是每个人必经之路,也是最后一件「大事」。我不想听天由命,不想慢慢枯萎凋零,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「作主」。
上苍对于生命的过程,设计得不是很好。当人老了,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「衰弱、退化、生病、出入医院、治疗、不治」的时间,这段时间,可长可短,对于必将老死的人,是多大的折磨!万一不幸,还可能成为依赖「插管维生」的「卧床老人」!我曾经目睹那种惨状。我不要那样的「死亡」。
我是「火花」,我己尽力燃烧过。如今,当火焰将熄之前,我选择这种方式,翩然归去。我要说的话,都录在我《当雪花飘落》的视频里了。希望我的朋友们,多看几次视频,了解我想表达的一切。
朋友们,不要为我的「死亡」悲哀,为我笑吧!生命的美好,就在于「能爱,能恨、能笑,能哭、能歌、能说、能跑、能动、能红尘作伴、活得潇潇洒洒,能嫉恶如仇,活得轰轰烈烈……」这些,我都在有生之年,拥有过了!我「活过」了,不曾辜负此生!
我最放不下的,就是家人和你们。「爱」紧紧的系着我心,你们都是我最最不舍的。为了让我的灵魂(不知道人类有没有灵魂),也能「翩然」,大家为我笑、为我高歌、为我飞舞吧!我在天之灵,会与你们「共舞」的!
别了!我至爱的你们!庆幸此生,曾经和你们相遇相知。
注意,我「死亡」的方式,是在我生命的终站实行的!年轻的你们,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生命,一时的挫折打击,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「磨练」,希望你们经得起磨练,像我一样,活到八十六、七岁,体力不支时,再来选择如何面对死亡。但愿那时,人类已经找到很人道的方式,来帮助「老人」们,快乐的「归去」!
亲爱的你们,要勇敢,要活出强大的「自我」,不要辜负来世间一趟!这世间,虽然不是十全十美,也有各种意外的喜怒哀乐!别错过那些属于你的精彩!
千言万语说不尽,最后,祝福大家健康快乐,活得潇潇洒洒!”